閣興鋼結構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突破鋼結構發展瓶頸的三大策略:
岳清瑞認為,應該對鋼結構行業人員瓶頸、技術瓶頸、市場和管理瓶頸分別提出應對策略。
針對人員瓶頸問題,應大力實施鋼結構人才戰略,建立起多層面的鋼結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集全社會之力,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層次的專業人員梯隊,包括高層次人才(院士、專家、設計大師、總工程師、企業家等)、中層次人才(研發人員、設計師、工程師、專業技師、檢測師等)和基本操作層人才(技術工人、產業工人等)。當務之急是加強專業設計人員的培訓和再教育。
針對技術瓶頸問題,應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設立鋼結構研究與教育專項基金,充分利用國家重點研發 專項“綠色建筑與建筑工業化”,建立企業、學術界及大眾創業相互補充的創新體系,實現關鍵技術突破:一是結構體系創新與標準規范改革;二是建筑維護系統配 套及產業化;三是標準化、工業化、信息化融合技術;四是全壽命周期的設計、施工、生產一體化;五是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其中,依托國家重點研發專項“綠色 建筑與建筑工業化”,應重點做好高性能鋼結構和組合結構等綠色高性能結構體系的示范和應用,解決好鋼結構工業化、建筑部品與構配件制造、建筑產業化等關鍵 技術難題,開展高性能結構材料和新型建筑圍護材料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并完善基于預制裝配式建筑體系的信息化技術。
針對市場和監管瓶頸問題,應設立鋼結構發展基金,加強鋼結構供給側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實國務院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的工作。同時,各地要有針對性地扶持集鋼結構全產業鏈于一身的龍頭企業或聯盟,以點帶面,開拓四大增量市場,包括鋼結構住宅、中小跨度橋梁、海外鋼結構工程,以及海洋、軍工和農業市場。
建議從供給側改革、政策支持和質量監督著手解決市場瓶頸問題。其中,鋼結構供給側改革應該做好 以下工作:一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二是培育新市場,擴大既有市場;三是開展技術創新,提升鋼結構建筑產品的品質與質量。政策支持應 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扶持龍頭企業,開展試點示范;二是加強產業政策支持力度,扶植新型戰略企業;三是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化解資金壓力;四是調整財稅政策, 鼓勵和推動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五是監管機構應重點加強質量監督,并開展鋼結構產品認證工作。
另外,縱觀英國和日本等鋼結構應用較廣泛的國家和地區,鋼鐵生產企業的強勢推動起了極大作用。而以前,我國的鋼鐵生產企業缺乏像英鋼聯、新日鐵那樣重視鋼材應用研究和工程推廣的組織,甚至很少與建筑行業開展交流和溝通。目前,上海市開始試點成立由鋼廠牽頭,建筑、房地產、建筑鋼材企業參與的龍頭企業或產業聯盟,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推廣,這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十三五”鋼結構發展路線及建議
針對我國鋼結構行業“十三五”期間如何健康、快速發展的問題,岳清瑞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議。他 說,“十三五”期間,我國應從技術研發環節、工程化應用環節和產業化推廣環節入手,梳理和解決人員瓶頸問題、技術瓶頸問題、市場和管理瓶頸問題,通過企 業、科教機構、政府和社會組織相互協作,做好技術攻關、人員培養、市場開拓工作。此外,還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做好鋼結構產業供給側改革,并加大政策 支持力度,力爭實現技術、市場和監管三大目標。
技術目標方面,要解決技術和人員的突出問題,形成全產業鏈成套產業化技術,提高鋼結構生產效率和質量。市場目標方面,鋼結構用鋼量要突破1億噸,鋼結構出口量要突破1000萬噸,鋼結構建筑占比要達到15%~20%。監管目標方面,要建立以全產業鏈為基礎的政策、法規、規范體系,統籌優化全產業鏈的分工和利益分配,降低鋼結構建筑產業化的綜合成本。
結合以上分析,岳清瑞還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和做好戰略布局。國務院應成立鋼結構發展部級聯席協調機構,統籌鋼鐵、建筑、房地產、裝備制造、建筑鋼材行業發展;將大力發展鋼結構作為節能環保戰略新興產業一項重要任務予以政策支持,設立國家和省級鋼結構發展基金,對推廣應用鋼結構給予金融支持。
二是要發揮政府培育鋼結構市場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建立考核監督機制,在政府投資的建筑、市政及基礎設施相關項目中采用鋼結構的比例不小于30%,政府主導的保障性住房及棚改項目中抽出10%開展鋼結構建筑示范。
三是要扶持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落實鋼結構建筑試點項目。在全國扶持30~50個集鋼材生產、設計研發、建筑施工、房地產開發于一身的全產業鏈的鋼結構集成服務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明確考核目標,結合棚改和抗震安居等開展試點,以點帶面推進鋼結構行業全面發展。
四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應用鋼結構。各省市結合本地區實際,在專項基金、財政補貼、稅費優惠、金融服務、用地保障、行政許可等方面制定專項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鋼結構建筑項目,對開發商和設計單位給予直接補貼,鼓勵企業和開發商的項目優先采用鋼結構。
五是以鋼結構帶動相關產業“走出去”。成立國際鋼材與鋼結構技術標準協調委員會,建立中國與國 際上主要標準體系的轉移和對接機制,制定有約束力的鋼材相互代換設計的規范,為鋼材和鋼結構進入國際市場排除障礙;利用中央外經貿發展等專項資金和政策, 推進鋼材與鋼結構出口和產能轉移,從而帶動鋼鐵、建筑、房地產及裝備、橋梁等相關產業“走出去”。
六是完善產業鏈條和監管體系。整合現有資源,以試點工程、技術集成、產業聯盟、管理創新為紐 帶,推動鋼結構選材、設計、研發、制作、安裝、圍護、物流、檢測、維護、回收一體化建設,完善鋼結構全產業鏈條。
希望以上描述對你有所幫助,更多關于鋼結構發展的信息可以直接和我們取得聯系。